《担保借款合同》中乙某、丙某签名处的指印,到底有啥猫腻?





当今社会繁杂纷扰、人群涌动,我们每个人却有独特的印记:指印。
“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,只要你曾参与,那便会留下你的信息,无处不在。生活、工作、学习中都会留下,多数时间你都不曾在意。”


人民币七位数的纠纷





2014年某月,甲某在某市通过公证处与乙某签发一式二份,涉及金额达人民币七位数的《担保借款合同》,该《担保借款合同》甲某签名处、乙某签名处、收款人丙某签名处均捺有指印。后甲某对该《担保借款合同》中乙某签名处、收款人签名处指印的真实性均提出了质疑。
甲某带着挥之不去的疑问,先后求助几家司法鉴定机构。令他想不到的是,所求助的鉴定机构看过检材指印后,均做出了“指印条件差,无法鉴定”的失望回复。
无奈之下, 不知所措的甲某抱着一丝侥幸找到了本鉴定中心。






本鉴定中心资深痕迹专家张国平老师认真看过检材指印后,淡定自若地答复:“条件不错,可以受理”。听到张老师毫不犹豫的答复,甲某忐忑不安的心顿时平复下来。


本文专家



张国平

职位
暨南大学司法鉴定中心痕迹鉴定人、高级工程师。

专业特长
先后从事公安刑事技术痕迹检验鉴定、司法痕迹检验鉴定工作近50年。
曾主持和参与勘查飞机坠毁、旅客列车爆炸、西沙群岛特大盗割搁浅驳轮、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等,各类重、特大刑事案件现场5780余个,准确无误地出具指纹、足迹、枪弹、工痕、整体分离、机动车痕迹等鉴定书2400余份。

学术及成就
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;多次获得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和奖励,并先后四次荣立个人三等功。

日期:2023年4月28日 08:52